跳到主要內容區

打造屏東大學成為一個具有熱情能面對未來挑戰能力的[韌性大學]    

Resilient University)

自民國103年合校以來,在古源光校長帶領,行政團隊與各師長同學的共同努力下,近八年來對於屏東大學的經營,從看得到的硬體環境改善、教學與學術發展提升、社會參與的投入至於師生們對於學校的認同,儘管過程中或有險阻,屏東大學整合高教、師培與技職三大學制整體發展已經產生加乘的綜效,已然成為全國大學合校經驗的優等生。

在臺灣,高等教育的未來卻充滿著包括:少子化、疫情、國際競爭…等,許多的困難與挑戰。正如同一座城市的未來發展必須面對多元且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與衝擊,如:城市間的競爭、全球化的衝擊、環境變遷的挑戰、經濟與產業的變遷、人口與社會結構的議題…等,因而在現有的城市發展基礎下,重新思維並建構成為具有面對未來不確定性及挑戰能力的[韌性城市],為現代都市規劃師與都市經營者的首要課題。

在投入校務發展的過程中,無不兢兢業業,身為專業都市規劃師,同時亦著眼於未來的衝擊,提升各項變遷的調適能力,讓屏東大學得以準備好面對下階段各種不同的挑戰,成為一座具有韌性的未來大學。茲提出以下未來發展策略:

  • 師生共學:

老師與學生,為大學服務的根本,面對未來多元的社會環境,培養學生們跨域學習以及老師們的斜槓能力為未來成長動力的基礎,未來將由院際整合提升師生共同思維未來趨勢的想像與結合,透過大數據、元宇宙、VAR、AI…等,新科技與資訊的導入提升教學與應用研究,同時強化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提升整體的學習與研究能量。

  • 盤點與轉型:

透過校務研究與發展策略評估,盤點各院系的各項發展動能並補足需求,屏東大學的整體發展績效於臺灣全國各大學雖非第一,但在不同專項領域評比中(如地方創生參與輔導),屏東大學亦可取得全國頂尖的領先地位,且發展定位與對於區域的貢獻度必然是唯一,面臨少子化的困境,未來學校規模、招生發展策略、學用整合等,在校際競爭的同時,更須提升屏東大學的在地優勢。未來屏東大學將與屏東縣的未來產業與整體發展更加接軌與合作,結合屏東科技園區產業聚落的開發以及南部地區相關產業的結盟,調整合作方式與課程內容,扣合產業服務與研究趨勢,結合地方創生的研發能量,成為南部發展的重要人才提供基地。

  • 接軌國際:

2030年臺灣雙語國家政策為臺灣國際接軌的重要策略,未來的屏東大學亦將持續推動EMI教學,讓師生們得以自然而然地具有國際溝通能力,並將研擬計畫強化國際合作與交流鼓勵師生們一同走出去,並持續辦理國際姊妹校的營隊活動,透過不同管道強化教師國際合作研究,進而培養師生們的國際移動力,提升屏東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同時繼續推動國際博士班與學程,鼓勵南向國家姊妹校師資與研究能量的提升,並結合海外台商人力需求,擴增海外發展領域。

  • 韌性永續:

大學永續發展為學校經營的共同目標,面對自然環境與社會變遷,大學社會責任USR更顯重要,近年來屏東大學於USR的投入與成效受到極大的肯定,未來必將繼續深化屏東大學在區域的責任與影響力;聯合國的永續發展指標SDGs,更是未來大學經營接軌國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屏東大學參與世界綠色大學(THE)評比在整體環境改善過程中進步迅速,目前正結合SDGs指標進行轉型與修正,繼續建構低碳與綠能的校園永續目標前進。

  • 資源爭取:

資源的爭取為首長最重要的職責之一,未來個人將繼續擴大在產官學研經歷以及社會連結度,爭取更多外部資源挹注學校整體發展需求外,於國內外眾多校友更是整體發展的重要資源,未來校友會將採更積極多元的方法經營,讓更多校友投入母校的關懷與互動。另,整合校內行政與研究資源提升校務基金的五項收入產出,包括:產學研究計畫、校務基金投資彈性與績效提升、推廣教育業務的拓展…等,發揮屬於屏東大學的績效與能量。

    最後,在美麗的校園裡,將透過有溫度的行政團隊,提供即時有效率的服務,持續投資師生們的學習與研究需求,面對未來環境亂度與挑戰,未來屏東大學將以最大環境適應能力,迅速達到下一個最適的發展平衡永續經營。